联系电话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与硒

儿童治病不能以未来健康作代价

来源:富硒源   更新时间:2015-06-11   作者:富硒源   点击:1209次

 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日前召开年度会议,该分会主任委员陈运彬透露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:“根据国外的一项检查,经常输液的孩子,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。因为在生产时已经有颗粒在里面。如果是塑料的袋子,可能也会存在塑料残渣。”他提醒,儿童不能打太多补液,此外还有一些药物,比如阿奇霉素,美国禁止16岁以下者静脉注射,但我们这里儿童也在广泛使用。会上,儿科专家一致认为,儿童用药安全是当下最值得关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据悉,目前中国有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,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,国内市场90%的儿童使用的药物是成人药物的减量版。陈运彬医生在发言中指出,现在不光缺药,还缺儿童使用说明书。说明书上大多写“儿童酌情减量或者减半”,但怎么减半?很多儿科医生开药心都是慌的。“酌情”意味着没有经过儿童临床研究,药品过敏的几率很大。

  一般来讲,孩子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,家长一般“心都是慌的”。他们第一时间想到去医院、看医生。但如果家长知道医生在开药的时候,“心都是慌的”,自己的心恐怕就更慌了。现在看来,去医院治病就是求健康保平安的寻常想法,不一定完全靠谱。去医院治疗,一般情况下固然都能治好病,但这与健康,还不能完全画等号。治好病有的时候会以牺牲长远的健康为代价。给小朋友治一个感冒,要冒着各种不安全风险。还有可能在血管中留下玻璃渣或塑料残渣,为将来的动脉硬化做准备,想想都令人害怕。

  这种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?正如我们社会中形形色色问题的根源一样,说来说去还是钱字作怪。专门给儿童研发和生产新药,由于适用面窄,销量有限,经济效益肯定也有限,所以还不如把成人药减减量,乔装打扮成儿童药,钱来得更快。至于输液这事,其实大人小孩都一样,看一次病就知道了,医生只开口服药物,一般情况下几十元就能打住。但只要是输液,费用就成倍地增长。许多医生喜欢给病人输液,原因就在这里了。

  问题是从市场中来,但显然,要解决这个问题,市场是失灵的,还是需要公共管理方面的改善。如何提高药企在儿童专用药方面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呢?政府应当采取“又拉又打”的手段,所谓“拉”,就是对药企予以适当的引导,比如进行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。所谓“打”,就是对将成人药变成儿童药的行为,从生产环节到使用环节,用法制等手段进行规范。而对于输液等过度治疗行为,已是老生常谈了,这个问题需要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来解决。

  治病救人这事,古人称为“仁术”,对少年儿童的医疗,那更是“仁中之仁”。但现在“仁”似乎靠不住,“术”却日益兴盛,少年儿童也深受其害。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?值得当政者深思。

  • :028-86697625
  • :028-86697625
  • :1211200839
  • :中国(四川)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388号1栋11层117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