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寿“三农”工作奋力冲刺“开门红”
来源:四川新闻网 更新时间:2016-03-18 作者:未知 点击:1436次
2016年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仁寿县“三农”工作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,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“五大理念”,突出脱贫攻坚、农村改革、创新创业“三大主题”,确保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.3%以上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%以上。
围绕五大举措 奋战脱贫攻坚
2016年,仁寿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:确保22911人脱贫,32个贫困村摘帽,完成异地扶贫搬迁安置5688人。仁寿将围绕五大举措,奋战脱贫攻坚。
一是转变思想观念,形成工作合力。各级党政机关、行业部门、社会力量联动,做好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等专项工程,合力推进脱贫攻坚有序开展。
二是建好数据平台,打通承接载体。全县各乡镇按照脱贫攻坚“六有”系统平台建设的要求,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,确保3月底前完成信息入库上网工作,实现联网运行、公开查询。
三是狠抓异地搬迁,实施重点突破。到2019年,全县必须完成9824户26936人的异地搬迁任务。2016年,全县将按照先行试点的原则,计划在宝飞、汪洋、北斗等12个乡镇实施5688人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。
四是突出产业发展,实现脱贫致富。转化生态农业、畜牧业、林业的优势为旅游、健康、养老、休闲等产业发展的优势,把种养殖业和旅游带动的服务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,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致富。
五是健全四大机制,确保工作实效。建立贫困退出机制,深化指导督查机制,健全验收考评机制,完善监管问责机制,细化落实责任到乡镇到村到户到人,推动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。
狠抓三项工作
奋战农村改革
2016年,仁寿县承担着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工作,其内容涵盖广、涉及部门多、工作难度大,为切实奋战农村改革,做到真改革、真实验、真突破,必须狠抓落实三项工作。
一是强化组织保障,深入推进。加强对试验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,完善工作机制,高标准、高质量编制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和专项改革试点方案,全面覆盖6项改革内容。
二是强化部门配合,联动推进。确保3月份启动所有专项改革工作,县委组织部、县农办、县农业局等部门联动,做好指导服务、沟通协调等工作,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,迅速启动实施专项改革试点方案。
三是抓住工作重点,高效推进。有的放矢地开展六个领域的专项改革试验,重点狠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财产性收入。
提升竞争能力
奋战创新创业
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是农业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的有效载体,是农业“去库存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的主要途径。为解决创新创业问题,提升农业竞争力,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,必须打好“三张牌”。
一是打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牌。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,引导大中专毕业生、返乡创业青年、农村致富能手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。
二是打好“互联网+农业”牌。加快农村实体市场与电商融合,推进农产品进城与农资、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,利用西部博览会等展销平台,积极推动农产品“走出去”,确保实现2016年“东坡味道+仁寿品牌”销售收入达到102亿元。
三是打好产业融合发展牌。坚持把农旅融合作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,新建成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,吸引更多周边都市游客观光旅游。同时开发本地市场,大力推进仁寿人游仁寿,确保全年实现旅游收入60.5亿元以上。
抓好农业农村工作
冲刺“开门红”
2016年,是全面落实“十三五”规划的起步年,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刺年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仁寿县“三农”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面临着困难和机遇的双重挑战。围绕六项举措,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,是全面冲刺“开门红”的重要环节。
一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。一季度仁寿县农业“开门红”工作围绕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,依托两个农业园区和12个现代农业基地,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。
二是抓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提质增效。加快推进龙泉、荣威两大山脉群众集中供水工程建设,年内完成两大山脉地区15处饮水工程建设,确保80%以上山区贫困村群众喝上黑龙滩优质水。强化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,积极探索全县城乡供排水体系改革。
三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。提前做好抗旱蓄水和水利枢纽工程、病险水库等重点工程的除险加固等工作,汛前全面完成山洪易发区、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整治措施,确保安全度汛和城乡居民饮水安全。
四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。切实做好宣传教育、防火预案完善等各项森林防火工作,组建完善应急扑火队伍,落实好森林防火辖区负责制,特别要抓好清明节祭祀等用火高峰期和人口、坟葬密集区的防火工作,确保无较大以上森林火险发生。
五是抓好动物防疫工作。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宣传,按时、按质、按量完成动物免疫工作任务,特别是加强对畜禽养殖场、规模养殖户的监管。
六是抓好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。加强小春田间管理,做好种子、农药等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,及时检测通报旱情、雨情、水情,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扫尾和春灌工作,组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,保障全县粮食稳产增产。